首页  2020  成功案例 > 正文

凝心聚力打造“云中苏大” 务实笃行建设融合门户

2020-10-293241

云计算、移动互联、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引发的新一轮信息化变革催生了高校信息化全新的应用服务体系。新闻、通知、公告等资讯是访客与用户了解学校的重要途径。

为了建设这一宣传阵地,学校早在1999年就搭建了资讯门户。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类校内网站和应用系统陆续建设上线,由于各网站和系统间的关联性不强,使得用户获取服务的方式、手段极为不便。

于是,学校于2010年开始建设信息门户。师生进入信息门户后使用统一身份认证单点登录使用相关应用系统,然而这样的信息化服务体系无法支撑用户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

学校又于2014年开始建设“你好苏大”手机App微门户、师生网上事务中心(网上办事大厅)及微信微门户等,并构建了一批基于工作流平台的典型应用,面向教职工和学生提供一站式办公、办事服务。

百花齐放的信息化建设态势使得信息化服务层呈爆发式增长,但也给师生带来了新的困惑。粗放式的增长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却不能带来精准便捷的服务。

如何使割裂的众多应用融合统一,如何使用户快速定位并享受最便利统一的信息化服务成为了急需解决的问题。于是在2020年,新的融合门户整装待发。


功能定位与背景分析


过去的传统信息门户、师生网上事务中心(网上办事大厅)曾在不同的建设时期和业务场景下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由于“烟囱式”系统建设,导致校内服务应用各自为政,师生总是在被动式获取服务,长此以往,难以充分发挥系统建设的价值;另一方面,面向师生相关的服务流程较少,缺少感知。

我们考虑面向师生服务,一方面要促进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利用,另一方面要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提供多元化融合服务。

多年来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大量的校内应用,然而师生也常常迷失在各类应用中,无法快速获得需要的资讯和服务。2020年初,学校在持续调研校内需求并进行整体规划后,将信息门户进行了融合升级。

信息门户向融合门户平台的升级是“互联网+”时代发展的必然,我们从师生服务需求延伸,继续挖掘其背后的建设意义:从基本层次来讲,要实现师生信息服务的全面集成与聚合。

首先,信息门户建设就是要集成业务处理、数据可视、异常预警、智能分析、在线协同等功能。

一站式服务大厅作为集成的通道,可通过线上“进一个厅,跑一个窗,办一件事”,使得过程可跟踪、结果可反馈、服务可评价,实现广大师生从“线下跑”向“网上办”的转移,各级部门从“分头办”向“协同办”的转变,全面推进业务线上办理。

其次,通过融合门户平台建设,促成事务精简、数据共享、流程优化、协同办公等多目标的实现,提高校内服务效率,优化整体服务流程和作业规范。

最后,从能力建设角度出发,还要以此为契机,构建全新的“互联网+”校园服务体系,不断提升校内事务建设、办理和服务的质量,实现信息化生态建设,深入改变学校发展的路径。


融合门户框架


融合门户平台(如图1所示)定位于打通学校内部信息与应用门户,融合外网各资讯门户,将割裂的PC门户与移动微门户高度统一。可分角色、按层次、多终端、主题式、多元呈现,无缝衔接各类资讯应用与服务。

图1 融合门户平台系统架构


可持续发展的融合门户架构实现了围绕服务的资讯、身份、数据、消息、流程等基础服务的贯通;实现了业务模块化、管理规范化、技术标准化、统一流程监控、服务统一运营,以适应业务的灵活变化和未来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通过融合门户平台的建立,将个人数据、部门业务等集中展现,促进部门流程与服务建设,促进跨业务部门业务与流程整合。

如此一来,融合门户平台在全面支撑了各部门业务间的协作的同时,将学校内的业务流程串联起来,实现了面向师生服务的一体化。

从信息融合到应用融合再到门户融合,解决的核心问题其实是从信息服务入口转变为资讯信息集成、服务集成,直至扩展为覆盖师生入校、在校、离校,及其整个轨迹周期中所涉及的服务事项。


提升师生服务体验


门户规划遵循“易扫”与“易用”,着眼于“场景办事”和“主动服务”。

门户首屏规划重视全局性,重点推出用户联结度最高的功能模块,如全局搜索、常用功能、提示待办、业务直达。次屏及以下信息重要程度依次递减,规划通用类及非关联类资讯,如分类应用、通知公告、其他办事等,保证合理版面突出重点。

融合门户设计与学校整体设计风格协调一致,同时突出以协同办事为核心的功能模块合理规划。布局扁平化以最大化利用空间,结构一致化以使相似功能的模块保持整体阵列,顺序化排列则能减轻用户的思考负担。

待办聚焦,聚合所有业务系统待办、待阅,结合多终端消息提醒,全方位主动服务。同时,平台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空间、收藏、订阅功能,让网上办事更便捷的同时更有温度。融合门户用户首页如图2所示。

图2 融合门户用户首页


在应用中心(如图3所示),依据服务特征,通过教学科研、校园生活、人事办公、财务资产等场景,结合常用及推荐,主动提供查约办服务,闭环师生办事业务的全活动周期,减少查找时间,提升操作体验。

图3 应用导航


基于统一流程平台以“碎片化”应用的方式建设了学校400余个流程应用,覆盖办公、办事、信息查询等各类服务,规范简化了办事流程。门户首页的应用导航打造学校信息化成果统一入口与建设高地,初步形成了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模式。

通过有效整合第三方业务系统,实现“资源集中与共享、流程的集中管控和优化”。业务系统专注核心管理功能的实现,灵活多样的服务与部门协作由融合门户来构建,实现真正意义的“核心管理功能”与“面向用户服务”的分离。

为打造师生员工一致化的体验,将师生网上事务中心(办事大厅)、办公自动化(OA)系统、设备采购系统、实验材料等系统的待办事项统一纳入融合门户“待办事务”中心,所有事务集中办理,流程待办一目了然。

通过融合门户平台集成框架与内置服务,实现了跨终端快速传播多种类信息、知识,使校园、教师、学生可以突破时间、空间限制获取信息、服务,并与社会接轨。

校园资讯版块将众多的站点资讯收纳集中,为教师员工提供学校和部门发文、通知公告,为学生提供院系公告、教务和学生处资讯。打造统一入口的校园资讯模块,各类新闻、资讯、公告全部“一网打尽”,同时,支持资讯自由订阅与重点资讯提示。

设置一框式智能检索(如图4所示),可同时检索通讯录、服务指南、办事应用、部门黄页、资讯等,为查询提供了便捷性,免去无法统一检索之忧。

图4 智能检索


“以便捷办事为目的,以人为本”,关注服务周期与主动推荐,可根据事件的时效性或突发性,临时将各类服务进行组合。智能推荐功能依据登录人员的身份按策略进行默认的资讯推荐、事务推荐和应用推荐,从多维度分析推荐内容之间的相关性。

结合用户访问偏好、所处的在校周期,实时提供与当前业务办理相关的、具有时效性的推荐应用集合,做好“主动”服务。

深度融合应用与服务,设置自定义专题中心,如毕业、招生、迎新、校庆等主题,按场景归纳梳理专题服务,更可按时间、分角色设置。新版融合门户平台更加智能、更加聚焦、更加个性。

毋庸置疑,无论哪种信息化应用,在互联网高度发展的时代,师生和社会公众从PC、移动端获取一致性服务需求也日益强烈。这也是学校融合门户建设的一个重要考量因素。

借助移动端连接与消息机制,根据业务、时效以及传播对象,以不同的方式进行信息传播,实现一个程序、多处运行,师生可以掌上看、指尖办(如图5、6所示),可通过多渠道获取资讯、办理事务,满足点对点的信息化服务需求,实现真正的随时随地提供信息化服务的“便利校园”。

图5 你好苏大微信端示意

图6 你好苏大App 端示意


考虑到域名资源的集约、安全管理问题,苏州大学融合门户采用二级目录的形式进行新建系统的上线管理。二级目录管理模式下各应用的访问量、排名等可以方便地统计,为将融合门户作为核心入口的目标打下技术基础。


后续规划与思考


苏州大学建设以用户服务为导向的融合门户平台,统一服务入口,资讯与办事融合、访问角色融合、内外网融合、多终端融合,通过“一站式”集成业务处理、业务可视、异常预警、智能分析、在线协同等功能,实现从“线下跑”向“网上办”、“分头办”向“协同办”转变,全面推进资讯一站获取、业务全线办理。

融合门户平台作为学校融合服务展现窗口与服务阵地,通过将校内海量服务进行整合封装与统一展示,提供PC端、手机App端和微信端三维一体的统一融合门户,提升了师生服务体验。

在深度融合应用、数据、服务后,奠定了全局一致的开发与运行平台。其强大的集成能力与接口,支撑着校内多系统、多业务的高效融合。